好丝之源

蚕养殖
蚕桑生产技术 - 蔟中管理技术要点
发布时间:2017-08-17 发布者:管理员


蚕成熟上蔟吐丝营茧时,蔟中的温度、湿度对茧质的影响最大,其次是蔟中光线和气流。因此要重视加强上蔟后的蔟中管理,创造给蚕良好的营茧环境,达到蚕茧高产优质。

一、温度:蔟中温度在上蔟后的第一、二天要保持77℉,第三、四天保持在74-75℉,如果蔟中温度超过77℉,容易引起双宫茧、绵茧、死笼茧增多;如果蔟中温度低于74℉,就容易产生不结茧蚕、畸形茧,并且化蛹缓慢。蔟中温度要保持昼夜恒温,不能昼高夜低,如果昼夜温差大,就会产生多层茧或薄皮茧。

二、湿度:因熟蚕在上蔟后排泄出大量的尿液,使蔟室处于多湿状态,对茧丝和蚕的营茧影响很大,很容易产生死蚕、不结茧蚕,并且黄斑茧、次下茧增多,整体茧质粗糙低劣。因此蔟中的适湿范围内要求偏低湿为宜,一般保持在70-75%范围内,以干湿偏差5-6℉。

三、做好通风换气,保持蔟室气流畅通:熟蚕上蔟排尽粪尿后开始营茧,此时蔟室内湿度较重,要适当开放门窗,加强通风排湿工作,但要防止强风直吹。如果不通风排湿会增加蔟中死蚕及死笼茧。上蔟后第二、三天门窗要稍加开大,便于通风充分排湿,但在通风排湿的同时要注意蔟室内的温度,做到排湿保温两不误。

四、光线:上蔟当时,室内光线要均匀偏暗。熟蚕有避光性,若室内光线不均匀,熟蚕都向光线弱的地方移动,导致双宫茧、黄斑次下茧增多。因此,上蔟结束后要求门窗适当遮光,避免强光直射。

五、蔟中除沙:通常情况下,熟蚕上蔟两天后营茧已基本结束,蚕茧已完全成形织白,因此到上蔟后第三天要及时把蚕沙除去,避免蚕沙内的湿气和不良气体蒸发使蚕茧发黄,影响蚕的后期营茧,造成薄皮茧和死笼茧的增多。除沙后2-3天内蔟室温度必须保持74-75℉为宜。

总之,在整个蔟中保护期间,温湿度对营茧和茧质影响很大,一定要做好保温排湿工作,努力提高蚕茧的产量产质。


蚕桑生产技术-蔟中管理技术要点、云南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

新浪微博

腾讯微博

QQ空间

豆瓣网

QQ好友

取消
首页
电话
导航